Friday, 16 March 2012

成功投资靠减法

Published in ECONOMY SHANGHAI HONGKONG, issue no.5 of 2012




最近赛马跑出了一匹九十九倍冷马,NBA球手林书豪又出乎意料地投入38分,令最中立的赌友顿觉再冷门的,亦可以「弗」起来,甚至认为博彩可以侥幸,绝处可以逢生……为充斥着负能量的世界带来了半点激荡。然而,这些英雄故事每每带出一条老问题:成功究竟是靠实力定是运气?

这类审死官式问题,从来都没有确切答案。所以与其探究两个因素那个更重要,多数人会关注那个较易掌控。实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升,而运气则由无数个巧合凑成。有如以估值选股跟掌握买卖时机,公婆皆有理,但前者还有数得计,后者就要靠批命摆阵饮符水催运才成。所以香港散户很喜欢依赖市场数据。可是,观乎各大相马、相人或相股的专业贴士,大多长期输翻艇。那么,市场里真正理智的投资者,岂不都是天降之才?

理性投资都是错

香港有位特首候选人提出要搞十五年免费教育,社会舆论大都持欢迎态度。這是因为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,不是一种花费,将来是有回报的。但有见菲律宾女佣界其实卧虎藏龙,可是都学非所用,要来香港做家务(菲律宾实施十四年义务教育),可见其实最理性的投资亦不一定有好回报。 (虽然她们已经成为每个成功香港女性背后的女人,可谓非常成功。)毕竟,做福社会的投资,也要视乎社会发展的水平,生产出来没出路只会制造怨气。此外,如果进读大学一律免费,勉强读完亦只会大量制造次货。鄙人愚见,大学应有严格的收生标准,才是善用社会资源的合理投资。

所谓天才,很多时是环境制造出来的,而不是学校里培养出来的。 祖国多少原本耕田的,现在亦当了企业家,而且管得不错。基本上有商场在,就有懂得做生意的人;有社会在,就有懂得管治社会的人。在香港这个金融大赌场,赌界人才自然辈出。而各路赌海精英,通常都是无师自通的。很多散户连基本投资教科书都没有看过,总之就是突然茅塞顿开......当然,到底他们是真的懂,或是自以为懂,不懂扮懂,则无从稽考。

能赌也能做大事

然后,他们会把「绝学」传授给子女。父母喜欢扮专家,半辈子都在重复某一次凯旋的故事,满足在子女面前认叻的心态。结果现在香港每4个未满18岁的青少年便有一个曾进入投注站进行赌博,世界杯期间更有6%中小学生曾赌波(由父母代为投注)。须知道香港的年轻人的最大敌人就是太无聊,引导他们从赌博中寻找寄托,等于制造a new generation of addicts......这样较教他们吸毒更糟,因为吸毒不可以一次过吸多量,但赌波却无限制。

其实,若你着意教孩子赌博,便不要以游戏的方式教,要跟孩子一起赌,且要用尽心机取胜,用手法占便宜,甚至「出老千」,无所不用其极。好让孩子「懂」得其中窍门,也令他们知道十赌九骗,将来不会轻易上当。同时,他亦有机会经历胜败的感觉,也就是生活的一种磨练,长大了便不会在略有所成之时不可一世,或因轻微挫折而一颓不起。此外,孩子亦能从少将劣根发出来,纵使输也输得起,否则若是老大后才涉足,失败可翻不了身。

赢尽天下都是苦

谁不知道赌博的害处?但纵然精通赌术,逢赌必赢,赢得金银满屋,但是心瘾未够,夜马乱局一日未散,心魔还会不断作祟,令你心无宁日,到头来没觉好睡,失落更多。

一位曾帮facebook总部画画的朋友,在数千元酬金跟少量fb股份之间意外选择后者,造就今天成为了一位2亿美元的富豪。除了多谢自己的无心插柳(报导指这位画家当年觉得fb荒谬无比),也得感激fb股份一直没有上市,难以吐现,因而被迫发达。这正是今日「有食唔食,罪大恶极」文化下打滚的投资者所面对的困局: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,正损害参与者的整体回报。

所以,做个天才散户首先应该学会什么?技术分析?基本分析?投资哲学?都不是,而是减少操作次数。须知道,频繁操作绝对不是散户的水平能够承受的。如果天天都想着买卖股票,天天都想赚钱,结果就是股票越买越多,不是数量,而是种类,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散户一个账户持有10多只个股票的原因。所有人都希望资金利用率最大化,其实这是错误的根源。赌博的结果是赌得越多,输得越多。减少操作次数,才可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和研究,增加成功的机会及减少失误。

No comments: